好友讲了办公室里的一件事情,她的搭档也是一位女教师,年龄略大一些。课间,茫然地坐在椅子上,让孩子气得真喘粗气。她说,这几个孩子不知道怎么了,任你怎么劝说,怎么要求,就是不写作业。你批评他,他眼直勾勾地盯着你,一幅视死如归的样子,让你无计可施。
其实,这位老师忘记了学习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则,就是自主。如果没有学习的动机,只是被动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当孩子慢慢长大,自我意识变强,体力变大,可能就要脱离老师的控制,他们不再害怕老师的批评。当学生没有品尝自主学习的乐趣时,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劳役,当他感到厌烦的时候,他不想“替老师”做作业了。
学习永远是自个儿的事情,老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学习,老师代替不了学生的学习。牛不喝水硬按头不行,当学生关闭了学习的通道时,老师就难以发挥作用。因此,为师者最重要的任何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搭建旧知与新知的联系,特别注意保护孩子的探究欲望,激励孩子不断地克服学习的障碍从而感受到知识的乐趣。
可是,我们很多的课堂不是这样的。很多老师进了课堂就沉不住气,总认为学生不会,认为他们学不会,讲授成了主要的教学方式,把自己咀嚼过的知识直接让学生接受。高明的教学是从教师闭上嘴开始的。当老师闭上了嘴,学生就有了张嘴的机会。
那天巡课,听赵老师讲趣味数学题:移动一根火柴棒,让算式“14+7=1”成立。教师刚出示题,就有几个孩子举手。按照常规的做法,教师让举手的学生回答(或操作)就可以了。但这样做,没有想到答案的同学就会停止思考。老师让举手的同学把答案写在练习本上,也就是给其他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大多数学生都能写出答案后,老师让同桌交流,相互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后面的内容我没有听,我想可能会让学生通过同桌或者小组对比,寻找出另外的一种答案。也可以让学生总结出不仅可以移动数字上的火柴,还可以移动运算符号。
教师在备课时,对于答案了如指掌,不能把重点放在题的讲解上,而是要关注引导全体学生思维的导向与深入。有学生知道了答案而加以控制,给其他学生思考的空间;知道答案而不讲,让学生去讲;知道两种办法而不说,让学生去发现;通过两种方法对比,让学生有新的发现,这些过程正因为老师闭上了嘴学生才能够有思考与表达的机会。而有多少老师能够有勇气和智慧让自己闭上讲授的嘴呢?
如果你总是高声训斥学生,你的班应该是混乱的。如果你在课堂上总是滔滔不绝,你的学生表达一般偏低。教育就是给学生机会,学生只有在机会中才能提高自己。我们要善于给学生机会,为学而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要让他们动口动手动脑。
课堂改革进行了这么多年,始终难以改变的就是学习方式。也许,难就难在我们不知道如何停止喋喋不休的讲授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