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孙仕满的教育博客

——行走在教育路上

 
 
 

日志

 
 

关注课堂口语表达  

2016-12-14 17:52:15|  分类: 工作感悟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关注课堂口语表达 - 孙仕满 - 孙仕满的教育博客

 

下午,到双语听课,两节语文。

刘秋妤老师执教了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科学小品文,内容简单,但是说明文依然写得有妙趣横生,学生自然喜欢。刘老师做了细致的准备,教学定位准确,学生学习较扎实。

本节课,从传统的观点来看,应该算是一节很好的课。但是作为年轻教师,我提出减少课堂的控制,问题的提出要由学生提出的命题。另外,我提出了教有重点,内容设计要精当,要体现出训练的重点。

课上,教师采取习题的方式,来体会“发现”和“发明”的不同,通过填写补充内容来体现科技变化丰富,减少了繁琐的提问。

在关键训练点上,我提出要舍得下功夫,要深入下去。比如学生不容易理解的词语“归根到底”,可以通过找同义词、造句等方式理解。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诗文的意思,体会到引用的好处。在小练笔时,要注意打开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新奇的发现,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

第二节李瑛老师执教的五年级《学写读后感》。写读后感,是推进课外阅读的需要,是提升读书质量的需要,也是学生经常用的应用文。但是这几年写读后感常常不被重视。不被重视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好考查。考查时写学过课文,本册就那几篇课文,容易用范文应付。如果写课外读物内容,学生因为没有统一读的文章而无法表达,因此这方面的训练得不到老师的重视。

李老师教学很有经验。她抓住了学生表达的难点,梳理出了方法以及注意的事项,十分详细。在课本提供的范例之外又补充了两篇范文,便于学生掌握。

关于写作知识的梳理,最好的办法是师生共同总结。根据范例,找一找读后感一般可以分为哪些部分,便于让学生了解读后感的框架结构。在小细节方面,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比如,两种题目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更好?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优劣。学生自我发现的规律,在以后的习作中会主动运用。

习作还是要遵循由说到写的规律。很多老师担心说不好,或者说会耽误很多时间。让学生交流,可以打开思路,可以减少盲目性。如果学生说不好,就很难写得好。听说是语文教学重要的学习内容,但是我们忽视了听说的训练。课堂上也有学生的说,但是基本上是基于问题的回答,有时是关键词,很少听到学生独立地完整地表达一个观点。要提高学生听说能力,首先不要担心学生说不好,要给机会,只有说得多了,才会有质的提升。

当然,在课堂上未必让学生口头说整篇的内容,可以选取某一部分。比如,就读后感的写作,可以选择概述所读文章主要内容或者感受最深刻的部分口头表述。这也规避学生写读后感时引用原文过多的问题。也可以采取群口作文的方式,几名学生共同创作一篇作文。可以选择学生共同感兴趣的文章或书籍,让交流更深入。

  评论这张
 
阅读(239)|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