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家港的美丽学校建设行动,很为市教育局长邵建华钦佩。他所观察的办学不足,正是标准化之后的思考,学校如何办得多一些人性化,多一些温情,学校如何更加美丽。这种愿景的实现,可能已不再是行政力量所能够很好完成的,需要的是文化,是人性的关怀,是管理的艺术。关于食堂管理,关于幼小衔接,关于校长队伍建设,总有其出其不意、剑走偏锋,但正是这样不像行政的管理,才能够让管理更接地气。“净菜系统”让人觉得不只是为教师提供了买菜的服务,更是一种贴心的关怀。周一到周五“无会日”,让学校安安静静地办学。提倡教师生活“情趣化”。美丽的教师首先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能够想到这样的话题的管理者,其关注的仅仅是工作吗?
好像,邵建华关注了教育的一些不该管的事,甚至会被人误认为不懂教育,但正是这样,才更“直观”地从教育规律出发,依教育规律行事。
什么是幸福?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见解和答案,不少还彼此矛盾。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幸福是一种感觉还是一种心态?有人说:幸福是一种感觉。如:松下幸之助说:“有人骂是幸福的。回忆小时候,我亲戚中没有长辈,没有人骂我,所以觉得非常寂寞” ;又有人说:幸福不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心态。如:一个人在田里劳动,满头大汗,如果他觉得很幸福,他就是幸福的;另一个人在花园里散步,如果他觉得自己很不幸福,他就是不幸福的。第二、幸福是有解的还是无解的?有人认为:幸福是有解的。如:托尔斯泰说:“每天满足自己之所需,就是幸福”;又有人认为:幸福是无解的。如:有个温馨的家固然是幸福,那么谁又能说一个人的自由就不是幸福呢?有个体面的工作是幸福,那么谁又能说没工作的人就不幸福呢? 相依相守朝朝暮暮是幸福,那么谁又能说虽远隔天涯却心灵相通就不幸福呢?第三、幸福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有人说:幸福是存在的。如:莎士比亚说:“能够将感情与理智调配得很适当,使命运不能把它玩弄于指掌之间的人是幸福的”;又有人说:幸福是不存在的。如哲学家尼采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幸福可言,能够不痛苦就是万幸的”。第四、幸福要追求还是不要追求?有人说:幸福不要追求。如:美国小说家——霍索恩说:“幸福就象一只蝴蝶,当你追逐它时,它是难以到手的。但是,当你安静地坐下时,它却可能降落到你身上” ;也有人说幸福要追求。如:鲁迅说:“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而稳定之中”。 郭其俊:《幸福教育的实践和追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