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句话,想起了小时候的读书。那时,最吸引孩子的是连环画,谁新淘得一本连环画,总要被大家众星捧月般借来看。有时是一个我独自看,边看边咯咯地笑,有时是两三个孩子挤在一块看,自己看完了,还要等一下别人。如果翻快了,还要被要求翻过去。我们那时候对《三国演义》《铁道游击队》《岳飞传》的了解,是从连环画开始的。这黑白的画面,简洁的文字,给我们的童年美好的想象。后来,看厚本的评书《岳飞传》《杨家将》《呼家将》,有时看得入迷,真达到了废寝忘食走火入魔的程度。有时读着读着,不舍得读下去,担心看完了就没有了,又忍不住不读。那时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在评书阅读中完成的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表哥找来了一本《白话聊斋》,翻到了半夜,吓得不敢去厕所,唯恐推开门之后遇到什么。
写到这里,我不由地想起了推动书香校园建设问题。可以说,每一所学校都特别重视书香校园的建设,但是抓了这么多年,为何很少有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呢?按理说,学校组织了阅读宣传活动,进行了读书研讨比赛和读书评选,为何书香氛围还无法形成呢?是否,我们忽视了阅读本身的能够带给人们的乐趣。
阅读教学,更多的是迎合了考试如何应考,缺乏了对文本的品味与赏析,好的文章学生未必能够感受出“滋味”,时间久了,把语文的学习变成了字词句段篇的应考武器。阅读可以丰富积累,激发情感,形成美感,阅读可以为孩子一生奠基,这些道理每一位老师都明白,但是很多老师也十分清楚,阅读是慢功夫,阅读比不上做题见效快。于是,活动风风火火地走一遭,活动过后该干嘛干嘛。平时的课外阅读,还停留在安排了,至于读书交流,还是等教材都处理完了再说吧。
学校良好的读书氛围,要靠学校管理人员的大力推进,提供好物质的条件,提供好充裕的时间,组织好平台,但是最有效的引领在于管理人员和所有教师是读书的人,用经常性的读,示范性的读,推荐性的读,用自己博闻强记去影响学生,这才是书香校园建设的关系。如果每位小学教师大脑之中都揣了一两百个故事,对历史典故如数家珍,对经典名句随口就来,孩子们能不喜欢读书吗?
用各类评选可以推动读书,在社会风气还比较浮躁的今天,仅靠倡导与宣传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四月份,学校读书节就要开幕了,学校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推动读书,但是如果没有对阅读本身乐趣的发现,这些活动效果都不是长久的。因此,我希望每一位老师,能够把读书当作工作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自己,也为了身边的孩子们,读书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