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做教师久了,能练出“察言观色”的本领。此话怎讲——有经验的教师走进一个陌生的班级,只要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往往就能大致判断出这个班学习成绩、班风面貌、集体凝聚力等方面的状况。班级成员如果大都表情丰富,眼睛“放光”,那么这个班大体差不了。学生表情眼神的丰富与否,往往又和班主任的日常表情有着密切的关联。前几天我的一次听课经历,又一次验证上述经验。
我听的是一节音乐课。杨老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花了不少功夫,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由于教学设计较好地考虑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此,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得很有效。在这堂音乐课上,孩子们表现得很出色。
上课时,该班班主任王也来听课。她的几个小小的举动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有一个环节,音乐老师请学生与邻座互相演唱给对方听。班主任发现最后一排的一个孩子边上没有小朋友,便走过去,坐在他身边,让孩子唱给自己听。当音乐老师请觉得邻座唱得好的同学举手时,班主任鼓励那个孩子也举手,自我表扬。不仅如此,整堂课上班主任始终脸带微笑,温和的目光游走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当孩子们表演结束时,她率先鼓掌。有时看到哪个孩子有意思的举动,她会和同事笑着小声交流。我坐在那位班主任的对面,听不到她说什么,但她的神情宛如一位深爱着子女的母亲,正怜爱自豪地向别人介绍自己家的孩子的种种可爱。
或许因为有一个五岁的儿子,所以最近听低年级课时常常会产生遐想,想象着自己的孩子在几年后坐在小学课堂里会如何说话,如何回答老师的提问,如何和小伙伴合作活动。此时此刻,看到班主任的笑容,我情不自禁地感动起来。因为在那一刹那间,我不再是一个教师,而变成了一个与孩子一起坐在课堂里的家长。我想,所有家长都希望老师以甜美的笑容来面对孩子。
笑容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给孩子以信心和温暖。特别是在低年级时,当孩子刚刚走上学习之路遇到困难时,教师甜美的笑容,温和的仪态,可亲的话语,乃至身上好闻的气息,都会成为帮助孩子克服困难的重要推动力。如果疏于低年级时基础的培植,以后再面对困难,笑就会比哭难得多。
小学教师的工作是琐细的。但这是一种伟大的琐细。比如,那位班主任在课堂上的莞尔、举动,看上去是那么不起眼。可里面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和教育的价值。好的小学教师就是善于将这伟大的琐细不断累积起来的人。
现在媒体发达,时常能听到看到一些发生在社会上、教育领域的骇人听闻的事件。我总在想,事件中的那些少年、青年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在他们的童年时代,他们的师长给他们累积了些什么?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没有累计“伟大的琐细”。进而,我们还可以想到,这伟大的琐细的作用岂止在于个人。
(本文选自《讲台上下的启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