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孙仕满的教育博客

——行走在教育路上

 
 
 

日志

 
 

读报  

2013-04-08 18:07:11|  分类: 读书有感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中国教育报》2013年4月4日报道了同题求解的文章《孩子放学有去处》,共三篇文章。

第一篇介绍了宁波江北的经验,孩子下午放学后,到“快乐社团”。从2012年11月,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局在该区域城乡6所小学试点“快乐社团”活动,由政府提供经费。学生放学后,可以在学校免费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几所学校共开设学生社团200余个,参与学生5700人次。“快乐社团”让家长省心又放心,孩子也丰富了业余生活。

第二篇文章是图片新闻,介绍了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青石山街道井青社区,成立了“四点半学校”,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为职工孩子提供安全、温暖的学习场所。

第三篇是在重庆市云阳县故陵镇的一家制衣企业,为员工提供方便,让孩子放学后统一到厂里做作业。

三篇文章,三种形式,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孩子放学后的管理问题。现代的家庭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孩子的教育问题变得复杂。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教育形式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这三篇文章,应该是一种突破。但是,这种突破能够普及吗?学生放学后,我们学校要求严格落实静校制度,一是安全因素,二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这是基于政策的考虑。另外,让老师在下班后再从事教育活动,虽然社会上有这个需要,但是教师的工作量加大,必然影响学习、教研活动的开展。学生的非教学时间的管理,能否全部转嫁给教师,这值得思考。另外,学校周边各种学屋泛滥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安全,让学生的课余时间变得更加有趣,更加丰富?

  评论这张
 
阅读(254)| 评论(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