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孙仕满的教育博客

——行走在教育路上

 
 
 

日志

 
 

非官方的观点:教育信息化  

2013-12-21 20:28:25|  分类: 工作感悟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非官方的观点:教育信息化 - 孙仕满 - 孙仕满的教育博客 

前几天,听到一位IT行业的一位推销经理的一番话,他的观点我们在公共场合是无法听到的,但是细经琢磨,挺有意思。

他说,这么多年做教育信息化,其实,我们把信息化都异化了,让为就是硬件的推广,其实,信息化最重要的并不是硬件的建设,人们对于信息的开始与利用才是目的

信息化的配备每年投入的资金都是十分大的,这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但是这么多的东西的利用率到底如何,其实大家是十分清楚的,这么多的配备,会慢慢地淘汰,浪费是十分惊人的。我想起了几年前我与老师们算过微机室消耗的一笔帐,倒与他的观点是一致的。

在一些信息化成果的比赛中,有的为了拿国家级的课件奖,有时需要一个团队精心制作半年的时间,我们一线老师哪个能够有如此精力去备课呢?说到底,这种讲课比赛也好,课件评比也好,大家并没有考虑的是课的实效性,没有考虑到普及教育这个问题上,而是为了那些功利性的奖项而已。

每一个县区的教育局长,都是希望尽可能发挥好优秀教师的作用,希望把优秀教师的资源尽可能地让普通老师借鉴,这也是很多地方正在兴建录播室的主要原因,但是不说这录播室的投资问题,仅录制一节课需要的人力与物力,制作方面剪辑等方面,没有几所学校能够坚持下去的,讲课的教师要像演员一样讲究台风,要考虑到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经得起推敲,这对于老师来说,需要多么高的水平,对于学生来说,面对着摄像机,回答是否能够自然,心理方面是否有影响,这还是上课吗?录制下来的课,是否录制者所关注的东西就是课堂设计者要研究的东西?更多的观看录像者,关注点更多的课好看不好看,没有考虑到学生学得效果。录制下来的课,存储空间很大,传播特别慢,有很多课传上去之后,如果不是名教师的课,有多少人会观看?

  评论这张
 
阅读(307)|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