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出发,在车上俺翻看了杂志,有一本杂志印刷精美,非常明晰,都如照片一样,现如今这印刷技术就是好呀,企业就是有钱,把杂志都办得如此高档。有几篇小文章,一是关于旅游的,其中一句话是说真正的行者不在于你走过了多少山,而在于你多少次成就了全新的自己,挺有哲理。另一篇小文章是当家长的感受的,读后让你想很多。什么是素质,如何的教育才是好教育,家长的辛酸,读后可见一斑。谈起教育,坐而论道者有之,可只有成为家长,特别是在学校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家长,才明白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如何选择孩子的成长道路,可能不是理论能够解决的。
看到这篇文章,又想到了前段时间与几位教育人士谈教育。他们说你们山东人真会忽悠,把一个杜郎口变成了全国学习的典型。其中一位女士谈得更加激动,她说她看到这里的孩子连黑板报都是知识点总结,这样的孩子真成了学习的工具了。她很担心这些孩子从学校出来之后会做什么。俺没有与她辩解,因为她是大城市的人,不了解农村教育的实际。她的观点都是理念性的。农村的孩子不用学习劳动技能,因为他们周六周日在家里要参加实际的劳动,课本上的劳动技能只能应付考试。农村孩子太需要走出去,太需要进入高校学习,而他们想竞争,就得吃得起苦,就得琢磨考试的技能与方法。我相信全面发展并不是各个方面都一个层次的发展。农村教育的现实是,完成义务教育以后,更多的孩子在知识与技能这些应付考试的方面都难以达标,更不要说与那些会弹钢琴会打篮球会上网的城市孩子们比了。人家的环境和条件,可能在起跑线上就有了分晓。再从另外的角度来看,人的多面发展并不否定特长突出呀,在应试方面有一些特长又如何。大家还是应该持一种学习的态度去多看人家的长处,对于杜郎口中学,我们不能让人家成为样板,多学习人家在学生自主能力培养方面、在学生双基过关方面以及学校在艰难处求发展方面的可取之处,为何非要用名校的标准去要求人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