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齐鲁晚报》,有两则信息关于教育的信息。一则是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痛斥素质教育五大难,指出“有的地方打着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旗号片面追求升学率,许多地方存在着用升学率‘一俊遮百丑’的现象……”“一些地方教育局长、高中校长没有从事教育的经历,缺乏教育情怀,不懂教育规律,不尊重教育科学,何谈教育家办学?”“不少教育界领导和校长是从经济界过来的,善于用数据来管理教育,这个数字和育人之间有很大的距离。我们对数据过于关注的话,比如升学率,那孩子的道德谁管?孩子的兴趣谁去培养?”“只管升学不顾育人的教育,于国于民都是有害无益的,危害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危害孩子和家庭终身发展的。”
本人认为,教育的问题绝非教育自身能够解决的,但是解决教育问题不能离开教育自身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作为教育系统,以往渴求党政领导的关注,希望对教育以大力支持。但是从现实来看,一些地方党政领导直接管理细致入微,同样让人觉得可怕。一位好友在某地任校长,几次找领导协调工作,最后领导有点儿急了,说出了实话:“你们教育干部由局里任命,有事找俺干啥?”
另一则消息是省某政协委员指出,当教师不如端盘子,幼托教师待遇过低。这位政协委员在省城济南的,到城区做了一个调研才有此感触。俺在基层工作了二十年,俺身边有很多的农村托幼教师(人事编制上没有教师的称谓),她们面对这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工作,艰难地坚守着。教师收入低,托幼教师收入更低,这也许就是为什么高校招生为什么鲜有优秀学生报考师范的主要原因吧。前段时间,与几个年轻教师闲聊,我提起教师应该利用假期好好地读几本教育书籍。一位年轻教师说,他的许多同事假期都要外出打工,或者在家里做一些手工,赡养老人,养育孩子,再加上房贷,一个月一千多元的工资,怎么够花。我无语,后来了解到,农村教师利用假期打工挣钱的不是少数。农村教师的经济状况面临着如此的尴尬,可能是许多人无法想像不到的。至于那些在贫困线挣扎的托幼教师,生活状况可想而知。振兴教育,富国强民,路还很艰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