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孙仕满的教育博客

——行走在教育路上

 
 
 

日志

 
 

小语界的这位老人走了  

2017-12-10 10:30:02|  分类: 心情故事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小语界的这位老人走了 - 孙仕满 - 孙仕满的教育博客

 

周五下班,去接好友吃火锅。堵车,读朋友圈:一代名师、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于永正先生与世长辞。前段时间还看过他生病时写的文章,为他能够躲避这次灾难而高兴,未曾病态急转直下。我对好友说,于永正走了,再也不能听他的语文课了。好友没有说话。小学语文老师谁会不知道于永正,谁能没听过他的课、读过他的文章呢?

喜欢读于老的文章,朴实、平和、还有一些幽默,就像与一位老人聊天,说的都是家常话。没有咄咄逼人之势,没有听不懂的玄而又玄的专业词语,聊如何备课,如何上课,与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每一篇都那么温馨,让你读了一篇又想翻看另一篇,看着看着又想回过去翻翻前面那几页。读他的文章,你眼前好像一位老顽童带着孩子一起嬉戏,有时又像私塾先生有板有眼地领读,板板正正地写字。

应该是2000年左右,那时我还在乡镇小学教研室工作。听课评课写总结,检查常规编写材料,繁忙而又琐碎,我一度怀疑自己工作的意义。当一个人看不到希望是挺可怕的事情,一片苍茫让人很容易迷失。喜欢疯玩来麻醉自己,而之后的孤独更显得难受。那次,去徐州听于永正的课,听他讲《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一种力量直抵心间。原来课可以上得如此有滋有味,原来一位面临退休的老人,还具有如此魅力,而未及而立之年的我居然如此颓废。课后,很多老师跑过去与于老师合影。李挤到了一个机会,兴奋地合不拢嘴。我很羡慕他有一张与于老的合影,有一本于老签名的书。

教育工作是琐碎的,如果每天忙碌而不去思考,很容易成为机械的人。而于老对细微的教育行为都是那么用心,闪烁着光芒。也许正是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发现生活的美好。当我们用发现的眼光去对待工作时,会珍惜每一次机会,会觉得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是多么有意义。坚实的工作才会铸成不断上升的台阶。

在他的身上,看不到疲惫,听不到抱怨。病重期间,还是那么乐呵呵,坚持读书写文章,读他的《病隙碎笔》,读着读着让人泪流满面。直到今日,遇事我仍不能管好自己的嘴,还时不时议论他人的不是,发表自己愤慨的观点,想想除了让自己的情绪变得更糟,解决了什么问题,还影响了周围的人。于老的经历一定比我们有更多的磨难,他所处的环境比我们要差得多,但是他仍如此执着做事,津津有味乐此不疲。每个人的周围都是一个小环境,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如何面对,会决定着我们的大环境。

于老告诉我们,语文是丰富的世界,教语文就是把美好的生活与语言文字的学习结合起来。学语文是育人而不是机械枯燥的字词句段篇,语文中有温馨与智慧,语文是丰富的,是我们血液中的一部分。教语文不是模式的硬灌,而是启迪心灵,思维碰撞,情感相融。教语文不是匍匐于课本,语文老师就是最好的文本,语文老师修养决定着教学的高度。

在我的书架上有一本《教海漫记》,是于老1999年前写的文字。《于永正教育文集: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教育文集:给初为人师的女儿20条贴心建议》《于永正:我怎么教语文》,这些书我们仅从书名就能够感受到他如水一般朴实的风格。现在翻看他的每篇文章,字字珠玑,熠熠生辉。把好的东西用平实语言传给大众,是他的为文特点,也是育人的风格,这对于时下的教育理念传播更具指导意义。

斯人已逝,霞光满天。那位慈祥的老人走了,留下我们那么多的思念。小语的这座高塔,指引着我们一步一步坚实地走下去。

  评论这张
 
阅读(527)|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