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孙仕满的教育博客

——行走在教育路上

 
 
 

日志

 
 

听课随记  

2016-03-31 18:09:54|  分类: 心情故事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听课随记 - 孙仕满 - 孙仕满的教育博客

 

上午,听骨干教师比武课,三节。

第一节,刘主任执教《小古文》,1+1式的教学方式。刘的教学功底扎实,对学情把握较为准确。第一篇的教学,前半部分处理有些松散。第一篇采取了“自读读通顺——小组研读读懂内容——反复品读读出主旨”这样的思路,体现读的特点。在处理内容的细节点,教师采取了师说意思学生找原句的方式,降低了难度,同时也降低了思维的含量。学习语言的过程,说到底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能够把每个字词的意思连接起来,是需要思维的介入的,做选择题式的训练有猜的成分。小组学习要立足于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让学生尝试通过小组的方式解决。教师不必过于着急地提示出文中主旨“聪惠”之处,学生在欲往而未达之时,正是思维最为活跃的时候,教师抖一抖包袱,即为课堂精彩之处。两篇小古文,可以适当介绍背景,或者补充一些材料,有利于文意的疏通。文章相对简短,内容含量并不多,如果没有背景的补充,可能会得到相反的意见。

第二节,李老师执教《太阳》。读文章,梳理说明的方法。教学的目的较为明确,但是学生读书不够。找说明的方法容易,体会说明方法的妙处,在于对内容的理解。三个特点的学习,用时较多,缺乏变化。解决之法,加强读的训练,体现读的层次性。特别是在品读方面,目前课堂教学最容易忽视。

第三节,王老师执教的《画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开课之后,通过训练、复习,引入了“风”的认识,对新课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通过读文看图,图文对照的读书指导,让学生兴趣盎然。这一环节告诉我们,学生本性是乐于发现的,是乐于证明自己的。评价每一个人物教学环节时,可以采取“你最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至于学生的回答,未必与教师总结的一致,但这并不重要。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如果是你,你该如何画风?”可是在后来的环节,教师出示了多媒体图片,几幅表现风的图,其实是从判断中找“风”,降低了难度。

本节课采取的程序是“读一读,找一找,练一练”。特别是在练一环节,采取了当“小诗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式变化,带来的是思维的训练。教师在前部分教学中,我写道:自然,如行云流水,学生轻松地学语文。达到这样的境界,还在于教师内心的平静,不慌不忙,依学情而教。

  评论这张
 
阅读(283)|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